本文原刊载于《当今大马》: https://www.malaysiakini.com/news/480518
【今分析】以简单直接的语言,为你梳理脉络
说到选举制度,一般民众所想到的可能是“染黑的手指头”,或是走进投票站在选票上为属意的候选人划下一个“X”,然后晚上坐在电视或手机银幕前追踪开票结果。
或许,鲜少有大马人想象过,自己手中的选票如何计算和换算,以致最终产生新的政府。也许更少人想过,我们又可能如何改变整个选举投票和计票方式,以营造不同的政治文化。
世界各国存在各异的选举制度,马来西亚承袭了英国殖民的体系,目前国会及州议会采用的是FPTP制度,地方选举则已在1965年停止举行。
希盟政府目前也设立了选举改革委员会(ERC),在两年的时间征询利益关系者意见,并提出选举改革建议。
选举改革委员会主席 阿都拉昔2018年8月曾透露,此委员会其中一项研究方向为,改变现有的FPTP选举制度,并找出更能反映票席均等的选制。
选举制度真的可能改变吗?改变选举制度,可能为社会或国家带来什么变化呢?
西澳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班杰明雷利(Benjamin Reilly,见图)多年来钻研选举制度。他到访马来西亚接受媒体联访时,分享了澳洲的邻居——纽西兰在1990年代如何经历选举制度的大转换。
同样继承英国FPTP制
跟马来西亚一样,纽西兰在1907年独立前曾经历英国殖民,他们承袭了的英国的FPTP选举制度。直到1996年,纽西兰经过数十年的历程后,才正式改为联立制(MMP)。
“1990年代,连续好几次的选举中,虽然工党(Labour party)都赢得了多数的选票,但FPTP制度并没有保证他们赢得多数议席。反之,总体得票率较低的保守派国家党(National Party)却获得了多数的席位。”
“国家党在1978年和1981年连续两次赢得了选举,但人们都知道,他们其实是较不受欢迎的政党。这开始引起了公众的不满,他们认为‘这真是荒谬,怎么可能呢’?”
事实上,FPTP选制中,确实可能出现全国整体的票数较少,但却获得更多的议席而成为政府的情况,马来西亚在2013年及2018年都属于这种情况。
在野党的承诺与犹豫
班杰明续说,当这种民意少于半数的政府两次出现时,纽西兰人民在1990年代开始看见选举制度的弊病,并为之感到愤怒和不满,要求政府修改选制。
当时,身为在野党的工党曾经向他们的支持者承诺,若在来届选举中获胜后,他们将落实选制改革。“他们最终有没有成为政府呢?有!”
“不过,当他们在FPTP制度下成为了政府之后,工党开始有了别的想法。他们有点不太确定,到底是否应该改变选举制度。”
工党执政期间,政府在1985年设立皇委会研究选举改革,“这个皇委会做出了非常好、非常深入的报告,他们研究了所有不同的选举制度,包括偏好投票制、比例代表制等等。”
最终,皇委会于1986年提出完整报告,其中两项最主要的建议为(1)联立制(MMP)是最适合纽西兰的制度;(2)将纽西兰原有的99席增加到120席,其中半数为选区议员,另一半为不分区的议员。
“即便皇委会已提出这种建议,某些政治人物还是不太确定,是否真的要改换选举制度……”纽西兰在1987年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,迎来新一次的选举。
演讲乌龙带来契机
选举期间,那个曾经答应人民修改选制,但执政后犹豫不决的工党,却因为一次大摆乌龙,而推进了选举制度改革进程。
“这是一个很出名的荒谬故事,不过它真实地发生了。工党籍的总理蓝格(David Lange,见下图)电视竞选辩论中,原本所准备的讲稿写着‘我们不会举办公投’,但他却不小心看错了讲稿说出‘我们将会举办选举改革公投……’”
后来,蓝格曾经坦承自己当时是看错讲稿才错言,而他心里其实不认同举办公投。无论如何,国家党领袖当时基于选举策略考量,也同样承诺胜选后将举办公投。
最终,公投真的发生了。
1992年9月的公投中,超过80%的公民热烈地支持更换选举制度。选举制度的四种不同选项之中,超过60%的选民支持改为“联立制”,次高票的“ 可转移单票制”(STV)则仅获16%支持。
不过,这次公投其实并不具法律约束力。
1993年,另一次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选举改革公投中,要求人民在“FPTP制”和“联立制”之间作选择,最终联立制以54%的得票获胜。
随着这次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投结果出炉,1994年至1996年之间纽西兰政府紧锣密鼓地修订选举条规及程序,修改选区划分等等。
1996年,纽西兰才第一次在新的联立制下顺利完成选举,催生出首个由国家党与“纽西兰优先党”(NZ First)共组的联合政府。
“即便这整个改变过程花了超过10年,这些政治人物还是有点担心,他们在选举法令中纳入了新的条款,允许回头重新审核这套机制。”班杰明解释说。
2011年,纽西兰再度举办公投,要求人民表态是否要沿用联立制,最终在约58%支持下,联立制得以维持至今。
正反争议依然存在
虽然公投结果保留了联立制,但其实社会上正反两派仍争辩不断,批评者认为,联立制赋予过多权力给小党及那些“未经票选”的不分区议员;支持者则认为,纽西兰国会如今更能够体现出,整体社会的真实多元样貌。
为何批评者会认为,联立制赋予权力给“未经票选”的议员?联立制其实就是FPTP与List-PR融合的选举制度,最终目标是确保各政党在国会占有的议席比例,等同于各党全国整体的支持率。
在这套制度下,选民得到两张选票。“选区选票”用来投选选区议员,而另一张“政党选票”则选择属意政党。
投票结束后,“选区议员”沿用旧有的FPTP制来计票得出;政党选票则可计算全国各党的支持率,再按照各政党支持率,以“不分区议员”的名额来分配席位,以弥补FPTP的放大效应问题。
这些“不分区议员”由谁担任呢?竞选开始时,其实各个政党会拟定和公布一长串的候选人名单,通称“政党名单”。换言之,不分区议员是按照政党的总体支持率分配,因此选民并没有“直接票投”这些议员。
【延伸阅读】净选盟倡议的MMP,是什么东东?
MMP确实有利小党
联立制的优点在于,它可以完全反映各政党支持率,能有效改善放大效应的问题,营造更有利小党生存的环境。班杰明说,纽西兰的选制改革也印证了这一点。
“从前,纽西兰的政党倾向由男性白人所主导,不过社会上有很多群体的利益,在议会之中都没有任何代表。例如,女性、性少数、环保分子、原住民等等群体。新的制度让这些人都进入了国会,也进入了政府之中。”
“改换选制后,意味着纽西兰从过去的一党政府,转为各党组成的联盟政府。这也意味着,纽西兰政府变得更加多元,里面开始出现更多女性,更多不同的意见等等。”
班杰明接着说,选制改变后,纽西兰的议会和政府之中出现许多小党,而这些小党在从前的FPTP制度下根本无法赢得任何议席。此外,特定族群也不再受限于特定的政党,因为小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后,原住民毛利人也有了不同政党的支持。
“国会变得更加多元,那种多元并不只是与身份有关的多元,而是在政策制定和不同课题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出现,甚至是更加进步的看法。”
“从前,纽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只能依靠毛利党,现在已有几个不同的政党能够代表毛利人。这些小党在改革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,有的小党则是早就存在,只不过以前的制度下难以当选。”
纽西兰的选举改革运动从1990年代展开,至今已有大约30年的时间。选举改革前,纽西兰经历了工党与国家党两个主要政党轮流执政60年的时光,而在选举改革后,国会内的政党数量逐渐提高到5至8个政党。
目前,议会中除了最老牌的工党、国家党、毛利党之外,还有出现了关注环保课题的“绿党”、 主张自由经济及开放市场的“纽西兰行动党”(ACT)。
Comments